广东夜太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港口工业区大明街1 号夜太阳工业园
总机:020-66847000
【概要描述】在越来越智能化、科技化的未来,AI互动体验将成为文旅行业中的重要一环,这是未来的趋势,而一场绚烂夺目的光电美学大战,也将在国内外制造业中开启,虚拟云游、3D穿越……都能瞬间实现。
【概要描述】在越来越智能化、科技化的未来,AI互动体验将成为文旅行业中的重要一环,这是未来的趋势,而一场绚烂夺目的光电美学大战,也将在国内外制造业中开启,虚拟云游、3D穿越……都能瞬间实现。
出处:海峡两岸第三十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 2023年 9 月
机构: 广东夜太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及5G、北斗系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交互式和沉浸式方面的研发与应用越来越成熟,夜太阳作为有着近30年历史的灯具制造厂家,从2021年起就在研发“基于AI智能的互动灯具”产品、应用。当然,灯具并不能代表“文旅”,但是文旅,尤其是夜经济,一定离不开灯具,接下来作者将从2年多的研发实践中,浅议现有的“基于AI智能的互动文旅”现状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互动文旅、AI智能、演艺、灯具制造
正文
引言:
各类文化旅游休闲商业综合体异军突起,加上2023热点话题的催动,如“4000米高空跳伞、打咏春拳,广东文旅局长们花式开‘卷’,”[2],这无疑给了文旅行业积极的信号,而官员们的放低姿态,这说明文旅部门的思维发生了变化,也就意味着甲方们营销思维必须改变。对于一直以“辅助角色”参与到国家文旅事业建设的灯具制造厂家来说,以上种种形式倒逼厂家不能再以“生产产品”的思维制造灯具了。不管是舞台舞美灯具、文旅灯具、甚至是2022逐渐兴起的“微文旅”灯具,它们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文化作品,也是“元宇宙”生态里重要的一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似乎是这几年的文旅产业发展的“必要之痛”。不可否认的是,旅游消费者对于文旅产品的选择越来越“刁钻”,更“严苛”。当然,“游客口味的‘刁钻’,恰恰反映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旅游行业持续的转型升级,不可逆转。
1.从“印象”系列的兴衰大观文旅演艺行业
二十多年前,由张艺谋、王潮歌、梅帅元等打造的《印象·刘三姐》,被誉为我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演出以真山真水为依托,通过声光电火等演艺技术支持,以天地做舞台,江河做舞美,打造一幅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震撼景观,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创作出山水实景旅游演艺的新形式,在那时候的确是全新概念的实景旅游演艺剧目。“刘三姐”凭借一己之力提升了阳朔的知名度,带动了桂林旅游的发展,成为广西旅游的名片。可由于内容的同质化,商业模式单一等原因,近几年,实景演出明显增长乏力,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比如,2018年上半年,丽江旅游以《印象·丽江》为代表的文旅演艺共演出277场,营业收入5140.47万元,同比下降5.11%。而另一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是由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倾情打造的经典作品,再创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精品。从2003年起公演19年,《云南映象》线下演出超过 7000多场 ,它早已成为无数观众对云南的一段记忆和一个符号。2022年,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含泪宣布《云南映象》演出团队被迫解散了,这是继2003年遇到“非典”后,《云南映象》第二次解散演出团队[1]……
《云南印象》宣传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祖国河山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渐渐地,游客更加相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且95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后,“眼见为实”都不灵了,还得跟他们“发生一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越刻骨铭心越好。以文旅演艺行业为例,经过十几年的风雨演变,已经由原来1.0版本的剧院式演出,演变为2.0版本的实景演出,再递进到3.0版本的互动式高科技演出。观众和舞台之间的界限,观众不再被局限在座位上,而是可以在场景中自由地参与剧情发展。观众和演员合二为一共同推动故事发展,更加强调互动和参与。同时,观众和演员之间的界限模糊,观众被设定为剧情的一部分,而演员时而也会化身为观众。在此不得不提一下近年来在全中国遍地开花的密室逃脱、剧本杀、实验戏剧等“沉浸式”娱乐。这种娱乐形式将实景文旅与戏剧、游戏等融为一体,给人以具有无限可能的“多次元体验”。随着“Z世代”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方面观看的传统演艺模式,更注重互动体验的“沉浸式”娱乐越来越受到欢迎。根据专业机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是2018年的2倍,而到了2022年,“沉浸式”已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主流线下娱乐方式,拥有近千万的消费者,市场规模达到百亿元级别。
2023年,在各地满心欢喜开门迎客的星剧场文化旅游休闲商业综合体中,以剧场演出为核心,利用三维、特效、动画、全息成像等多媒体作为技术手段,将创意设计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将声、光、电、影、音整合为震撼的舞台视听,让观众完全融入戏剧环境当中,游客能够在欣赏行进式表演、剧院式表演、沉浸式表演、互动式表演、多媒体表演中,充分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全面激活,在观剧中完成购物、餐饮等相关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剧场和演出成为勾连游客其他消费活动的切入点,它通过主动对接不同层次、不同偏好的需求,让演员、故事、舞台一切变得立体逼真、可触可感,让所有游客都能真正参与进去,达到放松和愉悦身心的目的。
2.灯具不仅仅是道具、产品,更是文化作品,也是“元宇宙”生态里重要的一环。
各类文化旅游休闲商业综合体异军突起,加上2023热点话题的催动,如“4000米高空跳伞、打咏春拳,广东文旅局长们花式开‘卷’,”[2],亿万网友们都笑称:2023年旅游都不知道去哪了~另一方面来看,这无疑给了文旅行业积极的信号,而官员们的放低姿态,这说明文旅部门的思维发生了变化,也就意味着甲方们营销思维必须改变。对于一直以“辅助角色”参与到国家文旅事业建设的灯具制造厂家来说,以上种种形式倒逼厂家不能再以“生产产品”的思维制造灯具了。不管是舞台舞美灯具、文旅灯具、甚至是2022逐渐兴起的“微文旅”灯具,它们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文化作品,也是“元宇宙”生态里重要的一环。虽然元宇宙仍然还是一个概念。但无疑给照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可能。一切的技术都是为了服务于这个真实的物理世界,只有当元宇宙服务于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工作、社交,才有其真实的价值和意义。对照明行业来说,在元宇宙中进行灯光设计,作为展示案例,在未来也许会成为一个趋势。因为在元宇宙中搭建灯光创意,然后将虚拟搬到现实。一定可以催生众多的奇思妙想。
黑龙江塔河文旅局局长都波演绎鄂伦春文化中的
“白鹿天使”和“森林主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3]
2021年,文旅部在《“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沉浸式体验与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旅游景区等相结合”,进一步揭示了“沉浸式”的广阔前景。纵观3.0版高科技互动演出,除了汇集了国内乃至世界极具代表性的演艺团队、艺术团队、音舞美效服化道团队外,无一都通过互动演艺+科技动效+人文情怀+感官体验给人触及心灵的文旅感动与休闲快感。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历新建曾提出:“文旅演艺+”模式。巧的是,在2022年夜太阳发表的十余篇论文当中,首当其冲的是“光影+[4],万物互联”的概念:“光影+”的滋生也是随着国民与日俱增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而来,而且“彰显个性、飞扬自我”的价值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强烈。拿普通家庭来说,家庭照明类灯具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尤其居住于高端住宅如别墅、别院、顶层复式的人士来说,他们更希望自己家的灯具区别于普通家庭,能和主人的格调相得益彰。比如拥有前庭花园的居家者,他们更渴望夜间屋外的光影能明确指示出“X公馆、X别院”,更希望来客在晚上的时候,除了赏花听鸟、弹琴、煮茶,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型光影秀,声、光、水、影还原诗情画意和人间仙境,为本就高端的住宅增色添彩,这是光影+生活方式。
3.基于AI智能互动文旅发展
不论是文旅演艺或是旅游行业中其它新业态,核心一定是文化,它对树立整个产业品牌和维持产业的可持续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一定记得在各类媒体上观赏过大唐不夜城再现“良辰美景不夜天”锦绣十里长安的盛况吧,好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好一个激情四射的时代,好一个云蒸霞蔚的时代[5]在航拍里,除了人头攒动,似乎各类灯光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哪怕只是挂在树梢的一小灯饰,都掩不住的活力耀眼。当然这有赖于导演整体水平,但是就几年前的灯具制造水平来看,能参与不夜城项目的灯具厂家应该都是花了心思的,既没有让“文化与商业的结合”过度,也没有丢失大唐文化的本真,让游客“既养眼,又养心”。
那么如何配合甲打造一场全体验、全品尝、全欣赏、全互动、全沉浸的全感官浸入式深度游,构建集沉浸式剧场、餐饮、魔术、互动、零售、艺术表演等于一体的全新范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及5G、北斗系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交互式和沉浸式方面的研发与应用越来越成熟,夜太阳作为有着近30年历史的灯具制造厂家,从2021年起就在研发“基于AI智能的互动灯具”产品、应用。当然,灯具并不能代表“文旅”,但是文旅,尤其是夜经济,一定离不开灯具,接下来作者将从2年多的研发实践中,浅议现有的“基于AI智能的互动文旅”现状和未来发展。
要实现智能互动的光影艺术,就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智能灯具(即互动装置),二是智能控制,三是后台系统。智能灯具的各种创意组合构成互动装置,该装置必须能在接受不同的信号指令而实现相关的动作(如下图3-11);智能控制必须能接受游客的各种指令而驱动对应的智能灯具,从而让智能灯具及其装置与游客的各项指令产生互动,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甚至以某种奖励机制加强装置与游客的粘性;后台系统则是实现商业目的的核心,如何通过游客的互动体验转化为即时消费,通过后台系统进行收益分配。
互动装置其实就是营销工具,通过后台将游客对互动装置的使用进行数据采集,数据算法为商家提供趋势预测和解决方案。以下为不同类型的互动形式:
1、软件游戏互动:通过撰稿师编辑游戏脚本,设计各关卡要素与条件,与光影装置发生关系,可广泛用于剧本杀、密室逃脱、酒吧桌游、行浸体验、闯关游戏等。用游戏把体验和消费串联起来,比如游戏中植入广告、游戏中引流指引、游戏中购买“装备”等。
2、手势互动:通过抓拳、伸掌、竖大拇指、手指变换等手势动作,与光影装置互动。
3、身体互动:通过摇头、跳跃、弯腰、曲腿、摆手、拍掌等身体动作,与光影装置互动。
4、表情互动:通过做鬼脸、眨眼睛、邹眉头、扭鼻子等脸部表情动作,与光影装置互动。
5、语音感应:通过天猫精灵、小度、自定义语音设备,与光影装置互动。
6、光感互动:通过手机灯打开、手电筒、各种发光体,与光影装置互动。
7、压力互动:通过脚踩、跺脚、单双脚跳等踩压动作,与光影装置互动。
8、键盘互动:通过电脑键盘或触摸屏,输出键盘指令,与光影装置互动。
9、自定义道具互动:比如哈利波特魔法棒,安装感应系统,与光影装置互动。
解决AI互动的几个关键点:
1、导演的魅力:就像一部电影,必须要有很好的编剧(也即脚本),同样,AI互动的整体规划设计,必须要从环境、人文、时间、游客的性格、消费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导演,好的作品,才会是好的商业。
2、游客动作的数据采集:这是一项巨大的工作,各种不同类型的互动形式,因人而异,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动作快慢、幅度大小等,需要从各种可能来采集数据,以提高互动装置的灵敏度。
3、信号的联通:从游客动作数据采集,到指令发射,到互动装置的反应,需要经过无线、有线的传输,需要对互动装置、智能控制系统、终端交互系统、后台管理系统进行联通。
4、互动装置的技术与艺术:好的互动装置能产生游客的粘性,从而增加游客对装置的兴趣,这就必须在互动装置的科技表现和艺术设计方面下功夫,而往往此类装置是必须持续更新迭代,不断创新,否则难以满足日益挑剔的游客。
5、后台的运算:交互体验是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后台运算是满足商家的收益需求,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基于AI智能互动文旅”的发展。后台运算,是要将游客的互动体验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为商家提供运营信息,从而制订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以下两图为夜太阳研发“互动灯具+控制”的实验截图)
结语:
虽然前面提到网友们笑称2023不知道去哪。而当山花烂漫的时候,他们却笑得最开心,线上线下全是游客们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因为有了智能灯光,“白天一景,晚上一色”已成为衡量地方夜经济发展的重要考核。以夜经济发展、灯光技术应用为切入点,以景区当地人文精神和地域风貌为驱动力,通过独特的创意策划设计,结合成熟的落地实施技术,突破传统夜景局限,打造专属沉浸式夜游项目,达到引客、留客、裂变效果。对于乡村而言,“七八里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静谧、清新固然很诗情画意,然后社会消费主力们似乎更热衷“行浸式乡村夜游”,即以乡村“文化、休闲、生态”发展为核心,结合“声、光、电”技术和景观植入等手段彰显夜间旅游特色,一副“乡村自己会说故事”的田园综合体。
在新型旅游时代,各地文旅局长们都在硬核上阵,试图弯道超车,让流量先狂飙起来。可想而知游客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感官体验,在越来越智能化、科技化的未来,AI互动体验将成为文旅行业中的重要一环,这是未来的趋势,而一场绚烂夺目的光电美学大战,也将在国内外制造业中开启,虚拟云游、3D穿越……都能瞬间实现。
参考文献:
[1]2020年4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19年演了7000多场,《云南映象》突然停演,杨丽萍含泪宣布解散团队,网友:坚信以后还可以看到
[2]2023年3月21日《南方日报》:4000米高空跳伞、打咏春拳……广东文旅局长们花式开“卷”,效果怎么样?
[3]2023年2月24日《黑龙江日报》:圈粉80多万!塔河文旅局长揭秘花式“内卷”幕后
[4]2022年第2期《城镇建设》:光影+,移动生活、沉浸体验
[5]2022年10月第一次出版,作者:石继航《吃喝玩乐在唐朝》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